政治对球员命运的操纵:巴勒斯坦球员命途多舛的足球之路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9日 13:18
球员命运的政治操纵:巴勒斯坦球员命运多舛的足球之旅
24岁的巴勒斯坦球员穆罕默德·瓦迪现在是埃及超级联赛马斯里足球俱乐部的成员。 2018年夏天,瓦尔迪与马斯里签订了球员合同,实现了他留在足球场上的愿望。 然而,这一切并不容易。 瓦尔迪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艰难险阻。
巴勒斯坦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 其领土被以色列分为两个不相连的部分,即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 半个多世纪以来,巴以冲突一直是地区政治的主旋律,巴勒斯坦长期处于弱势一方。
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分为两部分
以色列军队长期对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边境保持封锁,这使得巴勒斯坦球员无论是参加国内比赛还是国际比赛都受到诸多限制。 两个地区只能分别举办自己的足球联赛,无法形成统一的联赛体系。 在组建巴勒斯坦国家队时,球员们一直面临着以色列的地理封锁。 早在1998年巴勒斯坦首次组建国家队时,球队就因地理原因差点未能成行。 当时,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都有球员愿意加入国家队,但其中不少人被军队劝退。 结果,巴勒斯坦国家队只能勉强凑出一套首发阵容。
瓦迪出生于加沙地带南部的汗尤尼斯,对随机安全检查、旅行禁令、甚至在边境被拘留等特殊措施并不陌生。 2014年瓦尔迪首次征召巴勒斯坦国家队时,以色列的“护边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巴以之间的局势非常不稳定。 但瓦尔迪并不关心这一切,“我必须向国家队报到,我不在乎战争有多危险。”
巴勒斯坦球员瓦尔迪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与瓦尔迪相比,他的前任萨萨克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瓦尔迪之前,萨萨克是拉斯维加斯大道上最好的球员之一。 但2009年,这位前巴勒斯坦国脚因被指控参与极端主义活动而被以色列军队监禁。 尽管萨萨克坚决反对此类指控,并禁食三个月以抗议入狱,但直到三年后的2012年,萨萨克的监狱生活才结束。 随之而来的是他的球员生涯的结束。 这场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轻易夺走了萨萨克三年的自由、他的事业以及他对生活的热情。
在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下,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足球运动员的职业也不能置身事外。
富裕家庭也是政治冲突的背景:顿涅茨克矿工无奈背井离乡
2014年8月23日早上6点刚过,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发生两起爆炸。 乌克兰政府军与当地亲俄势力发生严重武装冲突,而顿巴斯地区正是乌克兰豪门顿涅茨克矿工队所在地。 耗资4.25亿美元、可容纳5.2万人的顿涅茨克矿工主场也在这场冲突中遭受严重破坏。 庆幸的是,当天不是比赛日,场内没有人员伤亡。
随着乌克兰逐渐向西方世界靠拢,并提出“经济上加入欧盟、军事上加入北约”的政治路线,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恶化。 2014年3月,俄罗斯接管克里米亚。 2014年11月,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宣布独立,并请求加入俄罗斯。 时至今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仍与乌克兰处于对峙状态,饱受战争之苦。
顿涅茨克州脱离乌克兰控制
因为这场政治冲突,顿涅茨克矿工开始了他们的背井离乡之旅。 战争爆发后不久,顿涅茨克矿工宣布将主场迁至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横跨整个乌克兰领土。
此后,由于水土不服的原因,顿涅茨克矿工于2017年再次迁往首都基辅,并在基辅建立了球队的行政机构并建设了训练基地。 不过,出于上座率的考虑,顿涅茨克矿工将主场迁至乌克兰东北部的哈尔科夫金属体育场,那里有更多的球迷,可以让球队有归属感。 为了支付球队多次转会所产生的巨额开支,顿涅茨克矿工只能依靠出售核心球员来换取资金。
弗雷德以5900万转会费离开顿涅茨克矿工
虽然顿涅茨克矿工近年来在乌克兰超级联赛中称霸,但打主场比赛却要飞到球场,还是让人感觉有些难过。 顿涅茨克矿工并不是不想回家,只是目前的情况还达不到他们回家的条件,而且回家还很遥远。
足球已经卷入了政治冲突。 足球虽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也可能被一些问题压垮而无法抵抗。
球员主动表达政见:扎卡、沙奇里举起“双头鹰”手势
2018年6月22日,俄罗斯世界杯E组瑞士与塞尔维亚的比赛中,政治冲突体现在足球场上,但这一次是由球员发起的。 上半场塞尔维亚取得领先,下半场扎卡和沙奇里连续梅开二度为瑞士逆转比赛。 两名瑞士进球者做出了双头鹰的手势来庆祝进球,双头鹰是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的象征。 他们用此举来表达对塞尔维亚的抗议。
科索沃独立使巴尔干局势更加复杂
巴尔干地区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20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宣布解体,巴尔干地区开始新一轮冲突。 2008年,以阿尔巴尼亚人为主的科索沃地区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 虽然没有得到塞尔维亚、俄罗斯等国的承认,但科索沃已经成为国际足联和欧足联的成员。
扎卡、沙奇里和瑞士队长贝赫拉米都是阿尔巴尼亚血统。 当欧足联接纳科索沃时,扎卡和沙奇里也表示愿意改变国籍为科索沃效力。 尽管最终未能成行,沙奇里还是将科索沃国旗缝在了球鞋上,表达了对科索沃的坚定支持。
沙奇里的运动鞋上缝有瑞士和科索沃的图标。
赛后,扎卡和沙奇里的举动引起轩然大波。 尽管事后双方都声称这一举动只是兴奋时的下意识举动,没有任何政治意义,但这一行为无疑激化了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矛盾。 。 最终,国际足联对两人展开调查并做出了判决。 沙卡·沙奇里因“不道德行为”被罚款1万瑞士法郎,但逃脱了禁令。
现效力于德甲云达不来梅队的科索沃国脚米洛·特拉希察在联赛中也多次使用过双头鹰庆祝动作,并且从未受到过处罚。 如今,足球比赛已成为巴尔干半岛国家间的重要交流方式。 国家足球队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现。 此时,足球也被赋予了政治意义。
伊朗足球政治化:大不里士球迷在体育场抗议
足球是伊朗最受欢迎和最重要的运动,是任何其他运动都无法比拟的。 没有人关心2019年伊朗U21男排夺得世锦赛冠军。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伊朗全国数千人走上街头,庆祝伊朗近20年来首次获得世界杯胜利,击败对手摩洛哥。 足球已经成为伊朗团结国家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政治活动。
今天的伊朗是政教合一制度下的伊斯兰共和国,但国内也存在少数民族。 伊朗西北部的东阿塞拜疆省是阿塞拜疆人、土耳其人等伊朗境内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地。 大不里士拖拉机队是一家伊朗足球俱乐部,总部设在这里。 这个幽默地命名的俱乐部隶属于伊朗拖拉机公司,其标志中有拖拉机。
东阿塞拜疆省是伊朗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地
近年来,随着伊朗对街头示威等行为采取严厉镇压,足球场反而成为政治表达和权利诉求的新平台。 位于首都德黑兰的是一支一直受伊朗政府控制的球队。 由于双方背景不同,大不里士拖拉机与埃斯迪加尔的比赛近年来异常火爆,仅次于埃斯迪加尔与波斯波利斯之间的德黑兰城市德比。
2017年2月,大不里士拖拉机客场对阵埃斯迪格的比赛中出现不和谐场面。 一些大不里士拖拉机球迷在比赛中反复高呼“独裁者去死”的反政府口号,将一场本应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足球比赛变成了表达政治观点的场所。
伊朗足球比赛气氛火热
然而,伊朗的这种行为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2018年8月两队再次相遇时,德黑兰警方做好了充分准备,直接在体育场内逮捕了一些大不里士拖拉机队球迷。
所有足球俱乐部都严重依赖球迷,而球迷的功绩让俱乐部无法摆脱球迷的束缚,尤其是在伊朗这样的国家。
足球场成为国家间角力的竞技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后的足球
2017年6月,沙特、阿联酋、巴林等阿拉伯国家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对其实施全面海陆空封锁,并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 截至2017年底,已有8个国家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 作为2022年世界杯的主办国,卡塔尔在断交后出现了建筑材料短缺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在建的世界杯设施无法竣工。
卡塔尔被周边国家封锁
2019年1月,阿联酋亚洲杯如期举行。 比赛开始前,卡塔尔球迷担心球队如何前往阿联酋以及他们会受到怎样的待遇。 最终,卡塔尔队在没有球迷和记者随队的情况下开启了亚洲杯之旅,并在半决赛中与阿联酋队相遇。 可以说是仇人不谋而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偌大的体育场内无人为卡塔尔加油助威时,卡塔尔却以4-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横扫了东道主阿联酋。 赛后,愤怒的阿联酋球迷向球场内扔各种垃圾。 发泄。 但卡塔尔并没有就此止步。 决赛中击败日本队,历史上首次夺得亚洲杯冠军。 由于没有球迷随队,卡塔尔队只能在赛后与阿曼球迷一起庆祝夺冠。 在与卡塔尔有敌对关系的阿联酋夺冠,无疑给卡塔尔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卡塔尔在阿联酋首次夺得亚洲杯冠军
几个月后,第24届海湾杯在卡塔尔举行。 不过,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巴林拒绝参加此次活动。 直到卡塔尔在活动附近再次邀请他们时,他们才同意参加。 此后,搭载沙特队从沙特首都利雅得飞往卡塔尔多哈的航班,成为两国断交后首个直航航班。
本届海湾杯赛事依然亮点十足。 12月2日,卡塔尔队在小组赛最后一轮以4-2击败阿联酋队,将其淘汰出局。 赛后,卡塔尔球迷也在社交媒体上嘲讽一年内输掉两场比赛的阿联酋队。
但好景不长,卡塔尔在半决赛中被另一个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沙特阿拉伯淘汰。 决赛是沙特阿拉伯和巴林之间的“内战”。 最终巴林获胜,卡塔尔也将原本处于敌对关系的巴林加冕为自己的国家。
多年来,特殊政治环境下的足球比赛并不少见。 这些游戏唯一的共同点是无法摆脱背后的政治。
结论:“足球与政治无关”仍然是一个梦想
仔细想想,类似上述的案例还有无数。 足球和政治如此密不可分,这是由它们的本质决定的。 全世界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从根源上来说都受制于政治,政治自然不会为足球活动、足球俱乐部和足球运动员创造一个乐园。 足球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运动,拥有影响世界绝大多数人口的能力和传播力,也足以影响政治版图。 尤其是国足比赛可以对一个国家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当需要时,政治和足球可以以无数方式交织在一起。
然而,我们仍然希望有一天足球能够脱离政治。 让足球的魅力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体育竞技的精神激励每个人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