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新规开放球队冠名,保留中性名前提下赞助商资质引关注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6日 13:01
《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新规”)在第四章俱乐部、球队冠名中明确规定:冠名公司或品牌(以下简称“赞助商”)必须具备合法资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得接受赌博、烟草等赞助商冠名。
不少球迷提出疑问:如果保留俱乐部的中性名,再进行更名,那么球队的名字会变成什么样?
(图片来自:官方微博)
新规规定,参加职业联赛的球队简称应当规范为“俱乐部简称+队名+球队”,如山东泰山的中性名称保持不变,但如果赞助商名为冠军,那么其简称将为“山东泰山冠军队”。
如果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的股东济南文旅集团想赞助该球队,可以吗?答案是不行!
因为新规明确规定,同一俱乐部旗下的球队不得使用俱乐部股东的名称、字号、品牌(包括相似的汉字或词组);不同俱乐部的球队不得使用同一赞助商冠名(包括其前十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名称、字号、品牌)。
简而言之,足协新规的重大变化是:俱乐部股东不得为球队命名;一支球队只能有一个赞助商;赞助期限至少一个赛季,赛季期间不能更改名称。
新政公布当天,一些俱乐部就行动了起来!1月3日下午,浙江足球俱乐部正式宣布启动冠名赞助商招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据消息人士透露,山东泰山队正在抓紧敲定赞助商。
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解释道:中国足协经过认真研究分析,认为俱乐部提出的改进俱乐部、球队名称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支持俱乐部更好发展,促进职业联赛长期稳定发展,规范俱乐部、球队名称的使用,制定并下发了政策调整方案。
不可否认,足协2024年初出台的新规则对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是职业联赛需要的,也是职业球队所期盼的。
纵观世界现代足球百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业余、半业余、半职业、职业、企业化、职业化几个不同阶段。1994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开始走向职业化,在此之前是职业制。回顾过去30年,市场偶尔批评中国足球“伪职业化”。与欧美俱乐部以社区、城市、乡镇为依托不同,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大多以企业或公司为依托。中外足球经济基础不同,决定了俱乐部性质不同。
2021年前后掀起的“中性名”改名浪潮,至今仍历历在目,中性名可以说是中国足球从“企业化”走向“职业化”的标志性事件。
那么,开放俱乐部冠名权是决策上的倒退吗?
大家还记得吗,从早前解散的天津权健,到苏宁撤资后停止运营的江苏队,再到2023赛季降级的深圳队……更名前后,一些俱乐部的资金问题陆续显现,并直接威胁到球队的生存。
近年来,中超俱乐部频频“爆仓”,欠薪、罢赛甚至解散的事件时有发生,深陷腐败、假球等事件也屡见不鲜。其实,这些都与“中性名”的更名毫无关系。
生存才是第一要务,中国职业足球面临资金困境,开放冠名权是解决之道,但开放冠名权并非万能药。
单看中超联赛,2023赛季官方赞助商数量较上赛季大幅缩水,对于即将到来的新赛季,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平安已决定不再续约,中超联赛正忙着寻找新的冠名赞助商。
官方找赞助商难,球队找赞助商更难。回顾刚刚结束的2023赛季,中超球队不少球员身穿素色球衣(球衣胸前无广告)出战,俱乐部招商引资、寻找有力的胸前广告赞助商更是难上加难。
活得好才是长远目标,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不仅要完善规则、完善管理,还要不断提升竞技水平和经营环境,才能真正成为有价值的职业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