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7年桂林运动员“单刀赴会”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5日 18:04
7月23日,第32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在东京开幕。 赛前,中国奥运健儿将“东京见金”作为此行的目标。
赛前,新华社、中新社等媒体发布了金牌榜预测名单。 举重无疑被列为金牌项目,桂林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备受各界关注。
事实上,自民国以来,桂林运动员就一直参加奥运会。 在73年的“战争史”中,桂林运动员“为国而战”,交出了三枚金牌(1996年,唐凌生;2004年,李婷;2016年,石智勇)和一枚银牌(1996年,莫惠兰) 、三枚铜牌(1984年,明贵秀;1996年,肖建刚;2008年,李文泉)。
民国37年桂林运动员“独赴会”
1948年,桂林运动员于瑞章入选中国篮球队,赴英国参加第14届奥运会(网络资料图)
很少有人知道,桂林人很早就漂洋过海,踏上了奥运之路。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桂林运动员于瑞章入选中国篮球队,赴英国参加第14届奥运会。 当年的奥运会上,中国篮球队获得第18名。
于瑞章的伦敦之行是桂林队的奥运首秀。 虽然没有金牌、银牌,但意义却是深远的。 遗憾的是,这段历史在《桂林城市纪事·体育纪事》中只提及了一句话。
记者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一本回忆录。 作者黄创智的父亲黄汉才和于瑞章是黟县中学篮球队的队友。 据黄创智回忆,当时易县中学篮球队是一支“了不起的球队”。 于瑞章是校队的队长和中锋。 在他的带领下,他击败了全市所有的无敌对手,还击败了友好来访的中山大学队,因此被称为“小虎队”。 于瑞章高中没毕业就考入了军校,很快就入选了国家篮球队。
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于瑞章等33名男运动员被勒令外出,参加了5个项目,全部失败。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一些书面记录来欣赏于瑞章在球场上的英姿:“他擅长在3秒区内任意方向单手跳投,并且可以通过背身勾手得分”尤其是在中路12米处,投篮精准,被誉为能百步穿透杨的神投手。
继于瑞章之后,时隔36年,第二位桂林运动员明贵秀站在了第23届奥运会的大舞台上。
图为来自桂林的体操运动员明贵秀。 她参加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获得女子体操团体铜牌。记者重拍
1984年,新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 这是中国阔别奥运会32年后首次重返国际社会。 作为国家女子体操队的队员,明贵秀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子团体第三名。
仅仅12年后,桂林运动员齐心协力,在1996年奥运会上贡献了难忘的时刻。
光辉灿烂的“1996年夏天”
图为桂林举重运动员载誉归来。谢洁敏 摄
1984年上任,1998年卸任。当年担任市体委主任的沉银娇见证了桂林体育史上的辉煌时期。
这段经历如此难忘,25年后,当他鬓发花白闭上眼睛时,仍能回忆起1996年8月17日的盛况:从火车站到榕湖宾馆,几十万朵鲜花被送来。飞满天空。 街道两旁的人群欢呼雀跃,声音之大,夏天的荷尔蒙都快要爆发了。 沉银娇陪伴着满载而归的桂林奥运健儿,被欢腾的人潮带动着前行,笑得合不拢嘴……
毫不夸张地说,1996年是桂林运动员的“奥运年”。
1996年7月21日下午,亚特兰大奥运会举行59公斤级举重比赛。 来自桂林的唐凌生对阵希腊名将萨巴尼斯。
唐凌生蹲下,握着横杆,会场上空的空气都凝固了。
此前,萨巴尼斯在第三次试举中轻松举起了167.5公斤的杠铃。 第一次登上奥运舞台的唐凌生难免有些紧张。 第三轮他的状态逐渐好转。 137.5公斤已经是他开始举重以来的最好成绩。
选择170公斤感觉有点冒险尝试一下。
下面这个故事我们都知道。 唐凌生不仅奇迹般地举起了自重三倍的杠铃,打破了世界纪录,还贡献了后人津津乐道的“惊世12秒”挺举一幕。
唐凌生“惊心十二秒”挺举场景(在线资料图)
唐凌生的奥运金牌在桂林的“奥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此之前,桂林还没有运动员获得过奥运会金牌。
这枚金牌极大地鼓舞了桂林运动员的士气。 莫惠兰、肖建刚分别在女子体操跳马决赛和男子举重64公斤级决赛中获得银牌和铜牌。
莫慧兰在比赛中。 (网络资料图)
在一场比赛中夺得金、银、铜三枚奖牌后,桂林这座城市正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 要知道,当时中国的三大体育大省山东、四川、广东都没有获得过一枚金牌,而小小的桂林却金银铜牌齐全。 这被业内人士视为“神话”。
当年8月17日,沉银娇代表体委前往桂林南站接凯旋的奥运健儿。 一路上,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横幅、竖起大拇指。 “这都是自发的,2.5公里的路上挤满了人,场面如此热烈,令人感动。”
艰难的获奖之路
沉银娇在体委工作了14年,深知三张牌来之不易。
他还记得,1984年春节后,临桂县梧桐镇一位名叫唐云贵的民办教师给他做了汇报。 概括起来,报告有两个要点。 一是申请批准的培训经费,二是重点关注举重器材。
接到举报后,沉银娇前往梧桐镇小学查看情况。 1979年,临桂县体委、教育局在梧桐中心小学创办举重训练班。 唐云贵和陈霞仁是学校教师和兼职教练。
沉银娇看着眼前的一幕,泪流满面:老师带着孩子们在一间破旧的教室里练习举重。 如果没有镁粉,可以用干碎土擦在手掌上。 午餐和晚餐时间,学生自带大米并在学校做饭。 至于训练器材,只有一对生锈的杠铃、4根铁棒、5对哑铃。
沉银娇回来后,就想办法帮助学校建设培训室,购买培训设备。 开会后,沉银娇带着唐云贵去他家吃饭。 唐云贵很感动。 第二年,唐云贵将运动员唐凌生、肖建刚送到市体校,接受打破全国纪录的教练翁庆华的训练。 八个月后,唐凌生和肖建刚被送到区体育大学接受训练。 由此,唐和肖走上了一条更加专业、专业的道路,为他们今后争取奖项铺平了道路。
2004年雅典奥运会,桂林运动员李挺与劳力士搭档,从10米跳台跳下。 水很干净,几乎没有溅起水花。 他们以绝对优势夺得双人10米跳台金牌。
跳水运动员李婷也被梧桐中心小学陈霞仁教练发现并培养(网资料图)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李婷和她的双胞胎妹妹李娆也是被梧桐中心小学陈霞仁教练发现并培养的。 陈侠仁来自湛江,本身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跳水运动员。 他还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20世纪60年代,他因家庭原因来到桂林。 1978年,陈侠仁利用广西游泳协会成立的契机,在梧桐创办了青少年业余跳水训练班。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陈侠仁在没有跳水池的情况下,靠着破旧的皮垫,训练出了一支优秀的跳水队。 在这些“干涸的池塘”里训练的运动员成绩如何? 沉银娇伸出手,比划了一个“7”:“区跳水比赛的‘七连冠’,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1990年,李婷、李娆姐妹被陈霞仁一眼“看中”,送到区体工队游泳队训练。 游泳队主教练非常欣赏姐妹俩,甚至私底下和沉银娇“打赌”,李婷绝对是世界冠军。 没想到,预言成真了。
2004年,李婷夺得奥运会金牌后,临桂终于有了可以跳水的跳水池。
4我们还需要努力
回顾桂林的体育历史,从最早有记载的赛龙舟,到晚清围棋、象棋、武术、舞龙狮的普及,再到如今成为培养竞技人才的摇篮; 从早期的桂林体育领军人物肖明祥、王伟健、杨本培、黄金贤,到唐凌生、莫惠兰、肖建刚、李挺、石智勇,桂林人曾在大大小小的国际国内体育舞台上大放异彩。
虽然从目前来看,“1996年夏天”可能是桂林体育近30年来的高光时刻,但我们也必须理性认识到,培养奥运冠军是有周期的,需要长期的耐心、汗水、和努力工作。 有一个有利的时间和地点的因素。
沉银娇说,几十年来,不出意外,桂林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培育好苗子提供了土壤。 他举例说,1986年之前,桂林没有像样的体育馆。 当时,市委书记陈玉平、市长郑毅非常有干劲,甚至说出了“建体育馆卖空头”这样的“狠话”,足见决心之大。 从1986年春节后开工到12月竣工,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体育馆就建成了。 投资1500万元,不到友城的一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2003年8月,被誉为“20年永不过时”的桂林体育中心全面竣工,为体育人才培养选拔和全民健身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桂林城市纪事·体育纪事》统计,民国至1990年代,桂林参加地区性比赛获得冠军1132个,全国比赛冠军214个,国际比赛冠军38个,世界比赛冠军4个。
而这些数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运动员的更新迭代而迅速被改写。 仅2017年,桂林市就向上级派出各类运动员36名。 桂林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得2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23枚金牌、23枚银牌、39枚铜牌。 件。
一年获得的奖牌数量相当于过去几十年的奖牌数量。 桂林体育产业的发展势头正如奥运会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
2016年,年仅23岁的石智勇稳稳地将190公斤的杠铃举过头顶。 这是桂林人时隔12年再次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2016年,年仅23岁的石智勇举起190公斤杠铃夺得奥运会冠军(网资料图)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石智勇依然是夺冠热门人选。 启蒙教练肖双贵表示,石智勇不仅专业技术出色,而且从小就具有好胜心、勇敢精神。 加入五通小学举重队后,他不仅学习和训练成绩优异,而且逐渐养成了正义感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有一次,一位70多岁的老人带着两袋月饼来到学校感谢举重队员。 肖双桂询问得知,石智勇在集市那天拼命为老人捉飞鸭的故事。
肖双桂表示,这次东京奥运会他依然看好爱徒。 但他也透露,有一位15岁的临桂宝宝目前在61公斤级崭露头角。 他希望“举重之乡”能再出现一个“唐凌生”、“肖建刚”和“石智勇”。
丹山路油桐花千里外,幼凤比老凤还清。 临桂市梧桐镇崇伟村石智勇老家的后面,一棵参天大树,今年夏天已经抽出了许多嫩绿的枝条。 久看他们,就如同看一代代桂林体育人。 他们扎根家乡的山山水水,跨越万里漂洋过海登上世界舞台,永远充满活力和向上的力量。
新中国代表团参加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这是中国阔别奥运会32年后首次重返国际社会。 (网络资料图)
炸弹指挥室
今晚是第32届东京奥运会
期待中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
期待桂林运动员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