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中国男篮世锦赛之旅:灵巧型球员是传统镇队之宝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7日 13:01

世界男篮锦标赛于1950年在阿根廷举行,截至200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的世界锦标赛已是第14届。作为亚洲男篮的代表,中国队自1978年开启征程以来,一直是世锦赛上表现最好的亚洲球队,在中国队参加的几届世锦赛上分别获得第11、第12、第9、第14、第8名。经历了1998年未能参赛的痛苦后,中国男篮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世界关注,因为目前的队伍拥有三位年轻、身材高大的中锋,极具发展潜力。在如今更倾向于大发展的世界篮坛,中国男篮的发展前景确实令人乐观。然而,由此来看...

对于中国男篮世锦赛征程而言,始终是——

聪明的球员是传统球队的宝贵财富

或许是因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篮球在国际交流中创造了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奇迹”,所以在中国队的前五届世锦赛上,为中国队做出重要贡献的球员“习惯性地”大多是身手敏捷的前锋或者后卫。

在男篮世锦赛历史上,参加世锦赛次数最多、为中国队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是现任中国队主教练王非。他是中国男篮的代表性、敏捷的前锋,在1982年、1986年、1990年三届世锦赛上共出场25场,是中国男篮世锦赛总得分最高的球员,共获得296分,场均11.8分。孙凤武是与王非同辈的球员,同样参加过三届世锦赛,出场24场,位列中国球员第二位。作为后卫球员,孙凤武得分并不多,共获得179分,场均7.5分。中国球员中最有特色的,是被誉为“歪把子机枪”的张永军。 他参加了1986年和1990年的两届比赛,出场18场,总共得到282分,场均15.7分。张永军的得分主要依靠外线的三分球,这两届比赛他一共投中了66个三分球,是中国队投中三分球最多的一次,在世锦赛历史上也名列前茅。

中国男篮世锦赛期间,另一位得分超过200分的球员是原中国男篮助理教练张卫平。他参加了1978年和1982年两届世锦赛,出场13场,共砍下218分,场均16.8分,是世锦赛场均得分最高的中国球员。特别是在中国队首次参赛的1978年世锦赛上,张卫平作为中国队的主力前锋,出场7场,共砍下177分,场均25.3分,位列世锦赛得分榜第二位。这是中国球员在世锦赛单项技术排名中的最好成绩。

本届世锦赛其他中国球员场均得分上双的还有胡卫东(15.1分)、李亚光(13.4分)、马健(12.8分)、郑武(12.6分)、刘玉栋(11.5分)、匡鲁斌(10.3分),其中李亚光和匡鲁斌均参加过两届世锦赛。

世锦赛男篮名单_世锦赛男篮历届名前名单_历届男篮世锦赛前三名

上述这些球员,哪一个不是技术娴熟、身手敏捷的呢?纵观世锦赛历史,中国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精彩瞬间,都离不开那些身手敏捷的球员的出色发挥。

不过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篮球的希望已经从外线转移到了内线。从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队也逐渐顺应了这样的趋势,那就是——

高大中锋是创造未来的希望

中国篮球世锦赛期间,有一些身材高大的中锋球员值得铭记,比如穆铁柱、王志丹,他们在世锦赛上担任中国队的中锋。不过,当时中国队在球员选拔上有些不足,或许也和当时的国际潮流有关,只要身高够高,能站到篮下就行。当时国际篮联的比赛规则不像现在这样强调速度,推进到前场需要10秒,投篮动作需要30秒……这一切都让那些身材高大但速度慢的球员在篮球场上也有了一定的位置。

但历届世锦赛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如此多敏捷型球员的情况下,中锋球员的“不适应”是制约中国队在世界篮球赛场上取得好成绩的因素之一。虽然我们曾经在世锦赛上获得第八名,但在小组赛中连赢两场稍强的对手进入八强后,在面对那些真正强队时就被打回了“原形”,随时都有30、40分的差距,虽然不排除在完成“历史性突破”后有懈怠的可能,但整体实力尤其是内线实力的不足,注定了当时的中国队无法再有进步。

当世界篮球发展到高速度、多变化、强对抗的阶段时,中国篮球也适时出现了姚明、王治郅、巴特尔三位身材高大、速度快、力量不缺的中锋,经过2000年奥运会的考验,被冠以“中国移动长城”的称号,先后进入NBA,尤其是姚明当选“新秀状元”,充分证明了他们的水平和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国家队中,中国篮球的传统瑰宝——技术娴熟、反应敏捷的球员已经所剩无几,控球后卫的缺失也成为了球队的软肋,但在王非担任主教练,匡鲁斌、张德贵(曾参加过1990年世锦赛的前锋)担任助教,加上巩晓彬、刘玉栋、胡卫东、李楠等拥有众多国际大赛经验的前锋球员,“移动长城”一定能在本届世锦赛上给中国球迷带来全新的体验。

本文标签:历届男篮世锦赛前三名

上一条:美国男篮国家队名单出炉,詹姆斯领衔誓要一雪前耻

下一条:美国男篮敲定巴黎奥运会阵容,詹库杜领衔,恩比德加盟引热议

相关篮球新闻